学术看板

我院举办徽派美学家与中国现当代美学建设 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部分省市美学学会第三届联席会议

时间:2025-10-21浏览:22

     1018日,“徽派美学家与中国现当代美学建设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部分省市美学学会第三届联席会议”在我院隆重举行。会议由全国十二省市美学学会与安徽财经大学联合主办,安徽省美学学会、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承办,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复旦大学出版社、《广东社会科学》杂志社协办。来自安徽和全国14个省市的150余名学者、艺术家、文化企业家出席了本次盛会。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兵,全国美学联席会议主席、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祁志祥教授,安徽省美学学会会长、安徽大学哲学学院宛小平,恒源祥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忠伟,复旦大学出版社总编王卫东,中华美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美学室主任卢春红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艺术学院院长许心宏主持。


王兵首先代表学校向出席开幕式的各位领导、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和参会人员表示了真诚的谢意。他在致辞中围绕“学科引领、人才强校、育人为本、科研兴校、开放办学”五个方面,介绍了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绩。他表示,本次会议要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背景,探讨徽派美学现象及其对中国美学的贡献,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思想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撑。

开幕式上,全国美学联席会议主席祁志祥致开幕词,安徽省美学学会会长宛小平、恒源祥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忠伟、复旦大学出版社总编王卫东等先后致辞,并宣读了中华美学学会会长高建平、上海交通大学资深教授王宁、天津市美学学会会长周志强和湖南省美学学会会长杨合林等发来的贺词。王兵、祁志祥、宛小平、陈忠伟、王卫东共同为《中国当代美学文选2025》发布揭幕。


祁志祥致辞

宛小平致辞

陈忠伟致辞

王卫东致辞

为《中国当代美学文选2025》发布揭幕

接下来举行了两场大会发言。第一场由《学术界》副总编李本红编审主持,辽宁省美学学会会长徐迎新教授评议。第二场由《广东社会科学》研究员韩冷主持,《社会科学辑刊》研究员冯静评议。发言围绕着徽派美学主题展开。祁志祥从历史与理论的维度,总结了朱光潜先生的前后学术历程与三大美学贡献。宛小平阐释了朱光潜前后期对亚里士多德美学评价的矛盾分析。中国社科院卢春红研究员探讨了朱光潜“意象”概念的翻译。厦门大学代迅教授则阐释了朱光潜与表现论的关系浙江理工大学金雅教授从“情趣”与“情调”入手分析了朱光潜、宗白华对中华美学民族话语建设的贡献。云南省美学学会会长李立教授阐释了朱光潜的音乐美学思想。福建省美学学会会长伍明春教授阐释了现代汉诗百年中的徽派力量。上海交大特聘教授夏燕靖阐释了徽派美学的底蕴,山西师大特聘教授郝一民阐释了徽派美学对“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价值体系建构的理论贡献。上海大学曹谦教授讲述了1924年后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发生。此外,河北省美学学会会长刘宗超教授阐释了中国写意美学的“融通”之道。浙江省艺术学会会长李庆本教授概述了英语世界对中国现当代美学的研究,指出佛克马、杜博妮等学者对朱光潜的跨文化解读具有开创意义。安徽财经大学魏国彬教授阐述了对涂山大禹传说美学内涵的独特理解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吴衍发教授对皖籍现代中国画家常秀峰中印融合的绘画创作风格进行了解析

下午的会议由分组讨论与闭幕式两部分构成。分组讨论由徽派美学家思想研究、徽派美学研究生论坛与美学基础理论、艺术美学研究、新时代美育研究、人工智能与品牌美学六个小组构成。以徽派美学为主,兼及其他美学话题。来自全国各地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在读博士生与硕士生各抒所见,奉献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大会闭幕式由恒源祥集团党委书记顾红蕾主持。各小组评议人简要汇报了小组讨论情况。刘宗超教授陈述了河北省美学学会、河北大学艺术学院联合承办下一届全国美学联席会议的设想。祁志祥教授最后作大会总结。他从立足安徽、辐射全国,一元为主、多元共存,名家开道、众声共唱,知行结合、点面结合、古今结合,重温经典、新意迭出五方面概括本次会议的特色,肯定了本次会议取得的丰硕成果,对明年的保定会议提出展望,希望大家跨界联手,共同推动中国美学事业的进步。

本着美学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闭幕式结束后,来自上海的魏启旦和蚌埠本地潘璠、房鹏宇、薛胜友、梁晓静、杨阳、赵义堃等艺术家献演了《我和我的祖国》《世界赠予我的》《我的淮河》《五只小船》《摘石榴》《我的太阳》等文艺节目。一首特意为会议创作的诗朗诵《啊蚌埠,啊安徽》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本次会议聚焦徽派美学家与中国现当代美学建设”这一时代课题,探讨在当今中西交流、文明互鉴的全球化语境下,如何应用数字化、智能化的科学技术,发掘徽派美学现象及其对中国美学的贡献,促进东西方美学的研究与发展,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思想体系,向世界美学发出中国学者的声音,贡献中国智慧。这是一次丰盛的学术盛宴,为中国美学研究领域的专家与学者提供了交流学术思想、启迪学术智慧的平台,有力推动了徽派美学家与中国现当代美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撰稿:沈慧敏;审核:吴衍发

2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