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

时间:2016-06-01浏览:155

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深刻了解“四个全面”基本内涵,深入推进 “四进四信”活动,引导青年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进一步践行我校“知识探究、能力提升、素质培养、人格养成”四位一体育人模式,落实我校实践育人体系建设,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寒暑假期我校将继续鼓励大学生奔赴祖国各地,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第二条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服务活动,将育人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基本内容,掌握其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

通过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提升我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活动中注重与党团共建相结合、与社会观察相结合、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就业创业相结合、与公益服务相结合。本着“经风雨见世面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原则,注重实践导向,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教育、社会观察和实践体验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知行统一”。努力扩大活动覆盖面、提升活动实效性,取得更好的育人成效和社会效益。

第二章 项目准备阶段管理

第三条 团队组建学校确立一批校级重点团队,学院根据专业情况组建若干学院实践团队。团队人数在8-15人(不含指导教师和领队),其中设负责人1名。要求填写团队队员个人责任书,团队要有相对固定的实践区域或者接收单位并填写实践服务地接收证明,有一个专题调研或社会调查课题,有预期的实践成果,最终形成1篇专题调研报告或社会调查报告或公开论文发表。

第四条 指导教师确立 团队设指导教师1- 2名,其中1名原则上应为相关领域的专业教师。指导教师要热心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提供专业视角帮助学生完成实践选题,修改完善实践计划;能带领学生深入实践一线,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科学指导;能帮助学生进行实践总结,指导学生形成质量好、上水平、专业性强的实践成果。指导教师的管理、考核、待遇参照《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试行)》〔2015〕号)和《安徽财经大学中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实施办法》(校政字[2010]02号)。

第三章 申报工作管理

第五条 申报项目应具备以下要求

(一)与本次活动主题及指导思想相符。

(二)有助于提高社会实践力,巩固学生知识。

(三)有助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良好的社会效应。

(四)与实践地得客观实践相结合。

(五)有可行性,创新性与先进性。

第六条 申报立项流程

(一)招募平台网址:http://youth.ancai.cc。申报团队在我校社会实践主题网站注册并填写申报书,学院进行初级审批。

(二)学院完成审批后,填写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申报汇总表,并报送至校团委。

(三)校团委遴选确立校级重点示范团队并在网站发布。全体社会实践团队(含院级团队)完成实践项目的最终修改。工作中坚持学生自愿申报,学院具体指导,校团委统筹协调的工作方法。校级团队由校团委协调完成,院级团队由各学院团委自行安排完成。

(四)视情况举办2015年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

(五)各团队按照活动计划、日程安排到接收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六)团队填写《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立项资助结题书》,并提交立项结题报告。校团委将对校级重点示范团队进行结题并评比。各学院对院级团队及自筹经费团队也应进行结题及评比,并择优向校团委推荐院级优秀团队参加资助评审,提交材料、团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团队专题调研报告或社会调查报告

(七)校团委将根据团队活动成果成效、活动地域及实际花费额度等对活动进行资助。

第四章 结项工作要求及安排

第七条 社会实践结项材料具体内容

(一)团队个人信息表(包括参加队员的姓名、学号、学院、身份证号、手机号具体信息)。

(二)团队完成的实践课题成果(紧扣申报主题的调查报告或论文等,成果需是原创的,且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重大项目需取得学界、社会认可的标志性理论成果)。

(三)团队总结报告一份(与调研报告侧重点不同,主要介绍活动概况,突出实践调研的活动亮点、主要收获、心得感想等)。

(四)团队个人小结(每人一份,与团队整体的成果及总结不同,侧重写个人在课题中所负责部分的调研内容及收获)。

(五)影像资料。各实践团队均需上交具有代表性的电子版活动照片,数量不少于10张,照片分辨率要求在1280×960以上,存为JPEG格式,并配有适量文字描述。

(六)结项流程 请各实践团队按上述要求准备结项材料,均需要电子版和纸质版(加盖学院分团委公章,分党委书记签字)各一份,交至院团委办公室。(具体时间等相关事宜以通知为准)。

第五章 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

第九条 团队管理规定

(一)各实践团队(个人)应按照申报材料所确定的内容及学校与接待单位的要求认真的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二)社会实践团队各项事务应由集体讨论决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同时少数人的感受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三)团队成员应服从团队的安排和要求,不得擅自行动,有事情外出时须向团队负责人提出申请,要确保团队其他成员晓其去向和知其归队;

(四)团队队员在实践过程中不得在中途无故退出实践团队,如因特殊情况需退出的须提出书面申请,经团队核实,报相关负责单位批准后方可离队;

(五)各实践团队和个人要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注意自身形象,维护好学校的声誉和利益;

(六)各实践团队和个人要注意与其项目的指导单位和指导老师之间保持密切联系,做好信息反馈工作,确保指导单位和指导老师知其立项、晓其去向、明其动向;。

(七)遇到问题时要及时获取老师们的观念引导和技术指导,确保活动进行的顺利有效;

(八)各实践团队和个人要尊重接待单位的安排,维护团队/个人与接待单位的团结和友好关系,不提无理要求;

(九)全体实践学生应遵守以下基本要求:

1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2遵守社会公德,讲究文明礼貌

3 注意饮食卫生,预防疾病发生

4加强自我保护,防止意外事故

5讲求集体协作,塑造团队形象

6服从团队管理,履行工作职责

7发扬吃苦精神,提倡艰苦朴素

8增强服务意识,促进地方发展

9倡导节约精神,减少经费支出

10 重视协作程度,优化活动效果

(十)各实践团队内部成员要要明确的分工,最好施行明确的问责制,做到权责明确,以权问责,保证效果;

第十条 安全细则

(一)活动正式开始前各院要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社会暑假实践活动的安全教育工作,增强同学们的安全意识;

(二)各实践团队(个人)应根据自己的活动主题及内容,制定相应的安全预案与应急计划,提高实践过程中应急能力;

(三)出发前,有条件的可以为所有参加同学办理保险事宜。尽量做到所有人员一同出发。若有个别人员有特殊情况(比如家离实践地点很近,不需要回学校集体出发)则需要向实践队负责人报备,征得同意后方可进行,并随时保持交流;

(四)活动行程中,任何同学不得擅自离队,应听从实践队负责人的安排。在归途中,若有同学提出离队回家等,必须征得实践队负责人的同意。实践队负责人亦应登记好提前离队人员的名单。

(五)以团队形式开展暑假社会实践的在团队内部须有相应的安全工作负责人,负责适时对队员进行安全意识的灌输;

(六)保证团队内部的和谐,尽量避免因队友关系不和谐而引发的安全问题;

(七)团队要确定严格的请假制度,对于每一个请假人团队主要负责人必须知其去向,所有队员不得擅自离队,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八)注意食品卫生,尽量在单位食堂或正规的饭店就餐;

(九)注意住处的安全问题,尽量在单位宿舍或正规招待所等地入住;

(十)活动参加人员应看管好自己的行李物品,如有丢失,责任自负;

(十一)注意交通安全,选择安全系数高的交通工具,不搭乘有明显或隐性故障的交通工具;

(十二)增强防盗防骗意识;

(十三)因意外或不可抗力造成事故时,要及时寻求自救和他救,第一时间向110、120或119报警,并马上向学校汇报;

(十四)时刻保证通讯设备的畅通,时刻准备各种应急物品;

(十五)活动过程中保持队员之间的联系,实践人员与素质导师之间的联系。

第十一条 财务管理细则

(一) 团队经费的公共经费由团队主要负责人管理;

(二) 经费开支须由正当事由并提交申请,由团队民主商议提供后方可支出。

(三) 经费报销时须提交正规的发票,收据无效。

(四) 团队经费使用情况要做到公开透明,经费使用要接受全体组员的监督,严禁滥用活动经费。

(五)时间人员要保管好自己的财产,爱护好接待单位的公共财产。

第六章 工作实施要求

第十二条 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网上申报。2015年暑期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正式拉开帷幕。今年仍启用社会实践申报系统。各学院团委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系统使用方法,熟悉系统申报流程,指导学生完成申报。网上申报可以实现全校范围内的跨学院、跨专业、跨年级组建团队。各学院团委要及时主动向本单位党政领导汇报,积极争取校内外各种资源,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努力为学生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内外部条件。各学院团委应确保将文件精神传达到每位同学。

第十三条 注重新媒体在活动中的组织和宣传作用。各级团组织和学生组织要充分利用微博、网站、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及时发布活动情况,做到网上网下联动并进,吸引更多青年广泛参与,扩大活动影响力。

第十四条 提前规划准备,各项保障到位。根据去年使用申报系统的经验,各学院团委要早规划、早准备、早联络、早动员、早组队,为学生组织团队申报项目提供基地(接收单位)、项目资源及教师指导等各项保障;要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实训、见习)基地或接收单位、校友资源,拓宽视野,开阔思路,通过师生的各种资源联络一批新的社会实践接收单位;探索建立适合学生参与的、体现学院特色与专业特点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动员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各学院团委对申报校级立项的团队给予一定的配套经费支持。

第十五条 紧扣主题,明确项目,保证申报质量。团队申报要围绕一定的实践主题开展,要有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实践项目,且应进行一项切合实践主题或与实践项目有关的专题调研、社会调查或科研攻关。学院申报团队应兼顾校级、院级、支部级等各个级别和类别。

第十六条 加强宣传报道和总结凝练。校团委将团委主页建立暑期社会实践专栏,鼓励各学院建设本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专栏,并将实践过程中的相关信息报道及时整理上传。各学院要主动联络校内外各级新闻媒体,及时宣传本单位的好思路、好内容、好形式、好典型、好成果等。

返回原图
/